|
那天夜晚,上海的天空格外安静,街灯下的影子也似乎变得长了些。5月6日,谭义存的儿子发了那条朋友圈,一时间,朋友圈的消息流传开来:“父亲走了”。微信里,那个熟悉的名字,终于和“故去”两个字永远挂钩。93岁的生命,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离去,掀起了不少沉思:这场告别,对于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,是不是有点像隔着屏幕,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像,渐渐模糊又深刻?
“海派滑稽”的代表人物,那个曾在舞台上舞动喜剧之星的谭义存,离开了。这件事让人开始反思:对于他来说,90年的时间,走过了无数的高峰低谷。曾经的“全能演员”转身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,最终归于平淡,而他的离世像一阵轻风,让人既难以忍受,又又无奈接受。
要说谭义存这辈子,除了常常陪着观众的笑脸,他的内心世界,可能与很多人想象中的艺术家截然不同。谁能想到,忙碌了一生的他竟然有着一个小而孤独的爱好——收藏烟灰缸。是的,这个小小的物件,或许比任何奖杯都更能反映他的人生。可别小看了这份收藏,它是谭义存与这个世界互动的另一种方式。从最开始“笑坛”入场,到最后,他用几百个烟灰缸镶嵌了一张普通老人的日常地图。
艺术家的晚年,总带着一份人们意想不到的平和。他从来不是天生的“圣人”,而是带着些许人间烟火气的“大叔”。是的,你知道,谭义存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,也没说过什么振奋人心的名言,然而,他从未脱离过他所深爱的艺术圈。为了不“被遗忘”,他活得极其有节奏:当他的胃开始呕吐那些不再属于他的时代的食物时,他决定把舞台留给更年轻的血液,而他自己回归了内心的宁静:有意义的收藏,每个烟灰缸背后都有一个故事,每次凝视烟雾升腾的细节时,也许他是在思考怎样更好地保留自己的一部分。
回望谭义存的职业生涯,不能不提到他在上海话剧圈的地位。很多人提到他,都不禁会发出“哇,那不是谭老吗?”的感叹。是的,他的作品很多,也深得人心:那种看似轻松的滑稽,却总是带着社会批判与幽默反思。尤其是《酒迷歌星》,那个醉酒的老演员,给我们留下的印象,是逗笑中的深沉,是无法言说的痛。在这个越来越“快”的世界里,谭义存的角色几乎成了历史的见证:他在舞台上的每个镜头,都藏着时间的痕迹与某种责任感。
可是,随着时间推移,我们看得见一个“缓慢”的现实:谭义存的“滑稽”离我们越来越远,越来越像是一个只存在于回忆里的名字。在互联网的冲击下,曾经的明星们,甚至他们的代表作,都变得“模糊”了。但我们依旧在评论区里发着长长的文章,谈着他带来的影响,怀念着一份属于“海派”的单纯与幽默。
他这一生似乎并没有特意地为了任何人活,而是为自己。为了坚持内心的艺术追求,为了延续那个在长烟灰缸旁的默默坚持。现在,他悄悄地离开了,但我们能做的,是保留他在这个时代中独特的痕迹:那个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家,而是站在人群中,悄悄陪着大家欢笑的谭义存。
你看,我们在为谭义存的离去而感伤的同时,也该想想:这个城市,是否也已经失去了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幽默和独立思考?是不是有时候,笑声背后藏着的那份深意,才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东西?
或许,这就是他留下的最大遗产——不是作品,不是奖项,而是那份在你日常生活中,恍若无形却又无可替代的温暖感。
|